共享充电宝价格乱象持续发酵,融源宝推出透明定价机制
2025 年 3 月 25 日,针对共享充电宝行业长期存在的价格乱象,融源宝正式发布 "阳光定价" 战略,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透明的计费标准。作为行业首个将 "价格可视化" 与 "分钟级计费" 结合的运营商,融源宝此举旨在重塑消费者信任,推动共享充电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。
行业乱象频发 消费者权益亟待保护
近期多地消协调查显示,共享充电宝行业存在五大突出问题:近六成消费者认为收费机制存在不合理现象,15% 的用户遭遇过价格标注模糊,超 50% 的投诉涉及隐性扣费与退费纠纷。北京市民李女士的遭遇颇具代表性:扫码时显示 2 元 / 小时的设备,实际扣费却按 2 元 / 30 分钟计算,最终使用 1 小时 15 分钟被收取 8 元费用。在黑猫投诉平台,仅 2025 年第一季度就新增共享充电相关投诉超 3 万条,涉及怪兽、小电等头部品牌。
价格体系混乱的背后,是行业盈利模式的扭曲。随着代理模式占比突破 70%,代理商为摊薄设备成本与入场费,在核心商圈将价格炒至 6-8 元 / 小时,部分景区甚至出现 10 元 / 小时的天价。更有企业通过 "超 1 秒按半小时计费" 的霸王条款变相涨价,导致用户充电成本在 7 年内暴涨 6 倍,共享经济沦为 "租赁经济"。
融源宝三大革新重构行业标准
针对上述痛点,融源宝推出 "三化一新" 解决方案:
价格透明化:全国范围内实行 "基础价 + 时长费" 双轨制,核心商圈统一定价4 元 / 小时,景区等特殊场景最高限价 5 元 / 小时,所有收费规则均在扫码界面显著展示,杜绝 "价格刺客"。
计费精准化:采用毫秒级计时系统,不足 3分钟不计费,彻底终结 "超 1 秒多收半小时" 的行业潜规则。测试数据显示,新规实施后,用户平均单次消费降低 28%。
服务标准化:建立全国统一的设备巡检机制,承诺设备电量低于 80% 不投放,老化设备 48 小时内完成更换。配合智能芯片自动识别设备兼容性,确保充电效率提升 30%。
模式创新化:采用 "直营 + 合营" 模式,总部直接管控核心城市点位,代理商仅负责设备维护,利润分成比例从行业普遍的 70% 降至 50%,从源头遏制价格虚高。
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双轮驱动
作为行业唯一实现 "硬件 + SaaS" 闭环的企业,融源宝通过三大技术创新保障透明定价落地:自主研发的智能云控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,AI 算法动态优化点位布局;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每笔订单数据不可篡改;用户可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充电进度与费用明细,实现 "充电过程全透明"。
在商业生态层面,融源宝已与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达成数据互通,用户可通过第三方 APP 直接查询附近设备的实时价格与可用状态。针对商户,公司推出 "零押金 + 高分成" 合作模式,商户通过小程序即可实时查看收益明细,设备周转率提升 40% 的同时,分润比例较行业平均高出 15%。
行业变革与未来展望
"共享充电不应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,而应回归便民属性。" 融源宝 CEO 李明表示,公司计划年内完成 50 万台设备升级,覆盖全国 200 个城市核心商圈。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《共享充电服务规范》征求意见稿的推进,融源宝正牵头制定行业自律公约,建议建立价格备案制度与动态调整机制。
业内专家指出,融源宝的透明定价策略有望引发 "鲇鱼效应"。当技术创新与用户价值导向相结合,共享充电行业或将迎来从 "野蛮生长" 到 "品质服务" 的深层变革。这场由价格透明化引发的蝴蝶效应,终将推动行业步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。
上一篇:没有了!